ballbet贝博常州溧阳市的暑托班里,孩子们正用黏土捏出电池模型;淮安盱眙县官滩镇,10岁男孩小嘉在新落成的梦想小屋里写日记;南京建邺区青年夜校的体态矫正课开放报名不到十分钟便满额……这些看似寻常的生活片段,正以无声的暖意,浸润江苏万千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在溧阳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暑托班里,10岁的刘启源正专注地将蓝色黏土压成方形,“这是爸爸公司做的锂电池!”他举起作品,眼神发亮。在这座动力电池产业规模全国县域第一的城市,动力电池行业专属的暑托服务班点应青年员工的需求而生,为40多个职工家庭解决了暑期孩子看护难题。
“以前是‘别乱跑’,现在是‘跟我学’。”在溧阳环卫系统暑托服务班点,负责人赵婷翻着孩子们的画册说。这个专为溧阳市环卫、市政、园林系统员工子女开设的暑托服务班点,开在公园休息驿站的二楼。五年级学生彭逸鑫的妈妈是一名环卫工人,上周的垃圾分类课让他对这份工作有了不一样的感悟,“原来并不是所有电池都是有害垃圾,妈妈的工作里藏着这么多学问!”
在盱眙县各镇的暑托服务班点中,不少学生是留守儿童。“看,这些都是我采的茶!”盱眙县黄花塘镇一片茶园里,该镇暑托服务班点学生张方飞给记者展示自己刚摘的茶叶。而在天泉湖镇暑托服务班点内,10岁的吴诗颖正和同学们一起削黄桃制作黄桃罐头。这些黄桃是刚从隔壁村摘下的,班主任陆永丽说,“让孩子们亲手触摸家乡的物产,就是最好的乡情教育。”
夜幕降临,南京建邺区东南青年汇人才公寓的灯光次第亮起。20名年轻人正跟随瑜伽老师调整体态,“手机要这样举,脖子不要前倾。”这节职场体态改善课开启报名不到10分钟就宣告额满,成为江苏325家青年夜校火爆的缩影。
“青年关注什么,我们就开什么课程。”南京青年夜校合伙人、南京叁野灯夜校主理人石远宇翻着课程表说。他告诉记者,7月“职场赋能月”推出的职场体态课、妆容课、口才课,精准戳中入职季青年的痛点。课程表见证着青年兴趣的流动轨迹。年初手工课火爆,入夏后职场课走红,8月新课程已有规划——“‘苏超’正火,我们准备开发相关健身课。”石远宇透露。
南京探索“校、院、班”式体系化建设模式,市级层面做好整体规划、品牌把控,县区加强“院”级师资力量配备,各办“班”点结合青年需求提供内容供给;常州采取“点单—接单—派单”模式,组建“夜校观察员”队伍,根据青年反馈意见不断优化课程。青年夜校正以“小而美”的方式,为青年的成长之路点亮一盏盏温暖的灯。
盱眙县官滩镇,夏日的阳光透过崭新的窗帘,洒在绘有宇航员图案的墙壁上,窗外是灼热的田野。10岁的小嘉(化名)正伏在可升降的书桌前写作业。身旁的衣柜、头顶的星球灯,甚至脚下淡蓝的地板——这个属于他的“太空主题”小屋,在两个月前还只是一个空荡破败、连张书桌都没有的房间。
从一张书桌的改造,到一群孩子的蜕变,从个体关怀到群体守护——江苏青少年的服务支持网跨越城乡、链接不同群体。2020—2024年,江苏共建设15295间“梦想小屋”,连续4年被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今年以来,全省已建、在建1723间“梦想小屋”。这些散落在城乡各处的温暖空间,既是为困境少年量身定制的“成长加油站”,也是测量社会公平的温度计。
“梦想小屋”为他们安家,“圆梦行动”助他们追梦。7月24日下午,在溧阳市昆仑街道的一户人家,小涵(化名)正准备去派出所实习,他还期待着在“苏超”赛场上执行安保任务。去年夏天,希望工程“圆梦行动”的5000元助学金,让他从容迈入江苏警官学院。从助学金受益者到见习警员,小涵正用自己的方式续写着这个关于梦想的故事。
今年夏天,苏州受助大学生小圆(化名)选择回到社区,成为暑托服务班点志愿者;宿迁受助大学生小伟(化名)参与“返家乡”社会实践,带领学校志愿服务团的同学们为暑托服务班点的孩子们带来环保科普课程……18年来,圆梦行动已累计资助7.9万余名学子,仅去年就有3024名低收入家庭新生因此圆梦大学。更可贵的是,不少受助学生选择返乡服务,在实践锻炼中成长成才、回馈社会,让爱的接力在江苏大地持续传递。(杨频萍 程晓琳)